讀到一則陶行知先生教育一個頑皮學生的故事,覺得很有意思。
說的是,有一天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,被陶行知正好碰見。陶先生及時予以制止,并要求這位同學去他的辦公室。在辦公室里,陶先生并沒有疾言厲色,而是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開始了談話:“這是獎勵你的,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。”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,說:“這也是給你的,我不讓你打同學,你立即住手了,說明你尊重我。”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,陶先生又說:“據(jù)我了解,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,說明你很有正義感,我再獎勵你一顆。”這時,男孩感動得哭了,說:“校長,我錯了,同學再不對,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。”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:“你已認錯了,我再獎勵你一顆。我的糖發(fā)完了,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。”
故事意味深長,讓我沉思良久,深感先生教育藝術的高超和奇妙。面對他人的錯誤,常人的作法多半是劈頭蓋臉的直接指出和批評,出發(fā)點很好,但別人就是少了面子下不了臺,很不開心,甚至予以抵觸。陶先生卻獨辟蹊徑,用欣賞的方法教育人,讓人在輕松愉快中發(fā)現(xiàn)不足,喚發(fā)出心中的正能量,達到預期的好效果。這是設身處地考慮他人的批評方式,是欣賞效應的巧用。陶先生的方法,也讓我聯(lián)想到了“賞”與“上”這對諧音漢字對人生打理的特別意義。
“賞”,意義多樣,這里僅指欣賞、賞識、贊譽、贊美、贊賞、鼓勵、肯定、表揚之意,是認同的信號,是溫情的傳遞,是關切的表達,是友善的表示,是正向的推力,很能被人所接受。“上” ,意義也很多,這里也只指其引伸的進步、進展、前進、變善、變美、變好、變富、變強等意,是改良的勢頭,是向好的趨向,是上升的情景,是積極的態(tài)勢,是可喜的變化,很讓人所向往。咋看起來,“賞”與“上”似乎沒有什么聯(lián)系,但從人的成長規(guī)律來看,“賞”猶如生命中的陽光雨露,是不可或缺的養(yǎng)分,有利于“上”的景況的催生;“上”,雖是所有正常人的普遍期盼,但它不會自發(fā)形成,而是需要 “賞””的傳遞和激勵。在某種意義上說,“賞”是“上”的因,“上”是“賞”的果,“賞”與“上”的循環(huán)往復促使著人在愉快中豐富與完善。
現(xiàn)實中,有些人并不明白“賞”與“上”的這種微妙關系。對待他人,不是刻薄,就是冷淡,看不到別人的長處與閃光點,即便看到也是麻木不仁、毫無反應,更不知道要適時地予以稱贊和祝賀;要是遇見別人的言行不合自己的意,則更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,對其全盤排斥和否定。對待自己,不是自卑,就是消沉,不知道自我欣賞、自我鞭策、自我超越,總是缺乏一種積極進取的精氣神。這樣的人從來就不知道欣賞的力量,既不欣賞別人,也不欣賞自己,留給別人不可能是什么好印象、好感覺,自己的日子也只會是過得個黯淡無光,其人生和事業(yè)也就不可能呈現(xiàn)出什么“上”的景象來。
其實,人類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就是被欣賞,希望成就時得到關注和贊美,失意時受到同情與安撫。一個人被欣賞的愿望一旦得到滿足,其身的自信和尊嚴便會得到喚醒與激發(fā),進而努力去改正錯誤、完善不足、追求更好;相反,一個人被欣賞的愿望總是得不到滿足,他就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份量和價值,變得個自暴自棄和每況愈下。陶行知先生就是深諳此道的榜樣,即便對待一個犯錯者也是用“賞”的方法來指正,始終在意對方的內(nèi)心深處,給人以溫暖的撫慰。
我們所處的世界本來就不缺少美,再有缺陷的人都有自己的閃光,就看你怎么看和看不看得見,擁不擁有欣賞的眼光。假如我們能用欣賞的態(tài)度來對待自己和所遇見的人與事,自己的內(nèi)心總會春風蕩漾,自己的周邊也會洋溢著和諧與美好。正所謂,從欣賞他人中,自己便無形地上了風格、上了境界、上了水平、上了品質;他人在你的欣賞中,也自然地上了好感、上了親切、上了信任、上了自信;在欣賞和被欣賞的互動中,彼此便上了認同、上了默契、上了友好、上了溫馨。
贈人玫瑰,手留余香;與人方便,與己方便。“賞”,始終悅人悅己,鼓勵著他人也鞭策著自己,溫暖著周邊也豐盈著內(nèi)心,是美人之美和美美與共的好事情。但要學會“賞”、做到“賞”,并能實現(xiàn)“上”,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它需要摒棄隨意嫉妒人、輕蔑人、奚落人、挖苦人、恥笑人、諷刺人、羞辱人等不良習慣,做到為人的友善、真誠、陽光、熱忱、謙虛、寬容和大度。
“上”是人所盼,“賞”中能給力;希望有所“上”,就得不吝“賞”。多用欣賞的眼光看自己、看他人、看世界吧,美麗和驚喜就在眼前!
來源:中國崀山網(wǎng)
作者:肖凌之
編輯:redcloud